本文转自:济南日报网上股票开户
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
因材施教创佳绩 多元育人谱新篇
协和双语学生远足
协和双语高效课堂
协和双语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打造多元平台。
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高中部学子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本届毕业生
中,有的中考滑档,高考却考出超过山东特招线40多分的成绩;有的另辟蹊径学习艺体特长,实现专业课、文化课“双过线”……学生用成绩单为学校“低进高出”的教育诺言提供了强力佐证。该校通过创新开展“小组合作”的课堂组织模式、24小时全程陪伴的育人体系以及个性化的特长培养方案,让每一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实现了从“中考失利”到“高考逆袭”的华丽转身。
逆袭:教学智慧点燃成长引擎
中考421分遗憾滑档,高考568分成功“上岸”,协和双语2025届毕业生王子涵自己也没想到,他的高考成绩能超出今年山东特招线47分。“中考失利时很失落,感觉自己什么也学不好。但在老师的鼓励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助力下,我渐渐重拾自信,在课堂上也敢于提问,成绩不断进步。”
无独有偶。2025年高考中,协和双语高三(4)班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成绩单。班主任张亮介绍,在全班35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16人超过一段线。最高分超过特招线28分,这名同学还是选择物理学科的年级第一名。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因为3年前,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如果按当时的成绩推算,高考成绩能够上一段线的恐怕不会超过10个人。”张亮说。
学生在学业上的突飞猛进,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学校在课堂模式改革上的不断探索。这里推行的“六步导学”课堂模式,即导、学、议、展、评、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课堂模式的一大载体就是学生学习小组,而张亮就将其作用发挥得得心应手。
“学习方式的改变,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张亮说,小组之内有合作、有管理,小组之间有评价、有竞争,小组学习才能真正高效。在张亮班里,每个学习小组约6人,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组建,小组之间通过量化评价展开竞争,小组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集体荣誉感。
除了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力,老师们也都有自己的“妙招”。作为物理教师,张亮擅于把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并通过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进行印证。“比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就以滑冰为例引入知识点;学习自由落体时,为了解答学生‘是否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就快’的疑惑,我把质量轻的纸捏成纸团,与质量大的纸片一同扔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下落状态。”
张亮表示,很多学生通常认为物理语言和问题比较复杂,他就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任何的难题都是由基础知识点累积而成的,将难题拆分为简单的知识点,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基于对学情的研究和对课堂实践的深耕,协和双语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智慧。“政治老师教我们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每科都有错题整理本,在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这些错题本帮了我很大忙。”王子涵说。
多元:特长生实现华丽蜕变
在协和双语高中部,学生的发展不只有高考统考一条路,多元化的成长平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2025届美术特长生李悦宁就是受益者。从高一参加每周一节课的兴趣课,到高二每周一天的专业课训练,再到高三外出进行专业集训,学校为学生开展的特长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让她找到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在今年山东省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统考和夏季高考统一考试中,李悦宁双双超过本科线,在志愿填报阶段将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协和双语秉持“因材施教、多元发展”的理念,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确保不同特质、不同兴趣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班主任刘玉鹏的班上,大部分是艺体特长生,今年也收获了不菲的成果:超九成艺术生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专业本科线。据介绍,学校注重特长生生涯规划,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实际学情进行规划指导,2025届学生报考了播音、表演、舞蹈、美术、体育、空乘六种艺体专业,老师会依托学生未来的工作愿景和最符合他们升学要求的专业进行推荐。
“我们针对特长生采用分层培养、专项辅导。考虑到艺术生学习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艺术生基础巩固班,安排有经验的老师针对艺术生进行教学培养。当学生能力达到基础线后,就可以进入‘提升班’,确保‘优生学到位,后进生不掉队’。”刘玉鹏说,针对艺体生完成
专业考试回校复习的实际需求,除正常授课外,任课老师更是全天候为学生提供答疑服务,实现“一生一案”。
“特长生完成专业考试回校后,距离高考时间紧迫,经过教研组长会议研究,我们大体定下了‘1+2’的战略方向,即对于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由老师进行评估,为他选取一个主科、两门等级考试科目进行专项突击,尽量保证所选主科过90分、等级考试科目过60分;对于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直接跟随二三轮复习,编入文化课学生学习小组,采取‘兵教兵’策略,较快提升学生成绩。”刘玉鹏说。
除了针对少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校还为全体学生构建了丰富的素质拓展平台。远足活动磨炼意志,拔河比赛培养团队精神,班级生日会增进情感交流……这些都成为学生在离开校园时美好的回忆。王子涵回忆:“高一远足虽然辛苦,但让我们学会了坚持。这些活动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等,为各类特长生提供展示舞台。
在生涯规划方面,学校从高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通过兴趣测评、职业体验、大学参访等,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学校不仅教知识,更教会我们规划未来。”李悦宁说。
陪伴:24小时暖心守护助力成长
每天早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值班老师已经守候在宿舍楼下,迎接学生开启新的一天;深夜23:00,班主任仍在宿舍楼的走廊里轻声巡视,确保每个学生安然入睡——这是协和双语“24小时陪伴式教育”的日常写照。回顾3年的高中历程,对不少毕业生来说,首先浮现在脑海的就是这些与老师们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
在这里,老师们用全天候的守护诠释着教育的温度。从晨读到晚自习,从课堂到餐厅,处处可见老师们陪伴的身影。让王子涵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高三模拟考试结束后,他因考得不好而晚上睡不着,班主任查寝时发现,便把他叫出来谈心“哄睡”。
“从学生起床到晚上就寝,老师24小时陪伴。班主任课间和自习课盯班、校领导陪餐,日常精细化管理实现无缝衔接。”张亮说,看着学生们从入校时的迷茫到现在的自信满满,所有付出都值得。
学校对学生的关爱与陪伴有点有面,对于特殊学生,建立“保护人制度”;对于学困生,采取小组分包制;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会适当给予自由学习空间。刘宇鹏介绍,班主任要对学生情况有准确的把握,针对不同学生,及时、准确、果断地采取相应的教学和管理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自我管理中。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老师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每当发现学生情绪有波动,班主任都会第一时间进行谈心疏导。李悦宁记得,刚结束艺术专业统考回校复习阶段,她在模拟考试中考得不好,班主任田媛便主动找她单独沟通,告诉她一次考试不能代表什么,帮她树立信心。学校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设立“心灵驿站”,为学子们撑起一片晴空。
让不少毕业生记忆犹新的是,今年高考前夕,年级主任通过校园广播鼓励考生,放学时,老师们把车灯都打开,象征着为考生照亮前行的路。“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爱陪伴成长。我们将继续完善多元化育人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实现人生价值。”协和双语副校长李琳说,老师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践行着这份教育初心,为学子们的健康成长筑起最温暖的港湾网上股票开户,助力莘莘学子绽放独特光彩。(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曹莫)
嘉创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